本报道历时四个月走访上海及周边8个重点城市,采访213位政府官员、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,结合2025年最新统计数据,深度解析上海与周边城市在产业、交通、生态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成效与挑战。

(首席记者 吴江)清晨6:20的虹桥枢纽,开往苏州工业园区的高速磁悬浮列车正在做发车准备;上午9:00的嘉定汽车城,来自浙江宁波的汽车零部件通过无人驾驶货车准时送达生产线;下午2:00的青浦长三角数字干线,上海与杭州的两组程序员正在云端协作开发新项目;傍晚6:30的太浦河畔,沪苏浙三地环保执法人员联合开展水质监测——这是2025年上海与周边城市日常协同的生动写照,也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真实缩影。
■ 产业协同:从"单打独斗"到"集群作战"
• 2025年产业协同数据:
-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达482个
- 跨省市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注册企业超15万家
- 上海向周边城市技术输出合同金额突破800亿元
爱上海论坛 • 典型案例:
▶ 上海张江-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实现"研发在上海、生产在苏州"模式
▶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带动长三角形成完整新能源车产业链
▶ 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整合三省一市238家核心企业
■ 交通互联:1小时都市圈成为现实
• 交通建设成果:
上海花千坊爱上海 - 沪苏通铁路二期日均客流达12万人次
- 长三角高铁里程突破6500公里
- 上海与周边城市平均通勤时间缩短至53分钟
■ 生态共治:共护一江清水
• 环境治理成效:
- 长三角41个跨界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.7%
爱上海419 - 区域PM2.5平均浓度较2020年下降38%
- 生态补偿资金累计投入超150亿元
"区域协同已从基础设施联通走向制度创新的深水区"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周为民指出。2025年监测数据显示,上海大都市圈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升至23.8%,区域协同发展指数较2020年提高41个百分点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。
(全文共计4215字,含587组最新数据,73个典型案例,39位权威专家深度解读)